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杯 > 是“鋼鐵堡壘”,也是“海上綠洲” 正文

是“鋼鐵堡壘”,也是“海上綠洲”

來源:千龍網(wǎng)   作者:歐洲杯   時間:2025-03-15 13:02:26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見習記者 李文慧 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方智坤 葛瀚強

    俯瞰西沙東島、琛航島、也海中建島、上綠金銀島等島礁,鋼鐵堡壘它們就像一顆顆綠寶石鑲嵌在蔚藍的也海大海中。在這些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上綠戰(zhàn)略要地上,除了守島官兵,鋼鐵堡壘還有珍貴的也海鰹鳥、野牛、上綠海龜,鋼鐵堡壘以及水芫花、也海海人樹、上綠抗風桐、鋼鐵堡壘椰子樹等動植物與海軍官兵作伴。也海

    郁郁蔥蔥的上綠西沙東島上,生活著近10萬只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鰹鳥。這里經(jīng)常遭受臺風侵襲,官兵們便頂著狂風暴雨,將鳥巢被破壞的小鰹鳥抱回營房。等風平浪靜后,再幫它們搭好窩送回樹上。除了鰹鳥,東島上還生活著軍艦鳥、燕鳴、金雕、繡眼等40多種鳥類。

    地勢平坦的琛航島是海龜?shù)闹匾敝车?,每年產(chǎn)卵季節(jié),官兵們會為海灘上的海龜產(chǎn)卵點做好標識牌,提醒防止人為破壞。近年來,到琛航島產(chǎn)卵的海龜數(shù)量持續(xù)上升。

    剛上金銀島的大學生士兵杜博文,對訓練之余部隊組織的巡島護林活動不太理解?!胺N樹也是戰(zhàn)備?!币荒旰螅@名臉上已經(jīng)有了“西沙黑”的上等兵開始主動向新戰(zhàn)友解釋為什么要大力植樹造林,“我們利用劍麻堅韌、覆蓋面大等特性構筑島礁外圍防護墻,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金銀島岸灘外圍抗擊能力。而廣泛種植的椰子樹更是戰(zhàn)備物資,在長期惡劣自然天氣或戰(zhàn)時封鎖條件下,可以短時間內(nèi)維持全島官兵基本飲用。”

    “以島為家、愛國愛島是西沙官兵最崇高的追求。”西沙守備部隊負責環(huán)保工作的助理員何秉公介紹,50多年來,西沙官兵早已把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貫穿到守島、建島全過程,他們每周六組織一次“愛島日”,及時清理海漂垃圾,定期開展島礁綠化,種植海馬草、椰子樹等植物,細致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守島守海守家國,守的是祖國的每一寸領土,守的也是西沙的碧海藍天?!焙伪f。

西沙中建島官兵種植海馬草,鋪成黨旗、國旗的圖案。西沙守備部隊供圖


    

    清晨,站在西沙中建島的瞭望哨上,朝霞映照著灘頭,巨幅的黨旗、國旗,以及“祖國萬歲”“黨輝永耀”8個大字躍入眼簾。這幅畫卷就是官兵們用島上特有的植物——海馬草種植出來的。

    海馬草是多肉植物,在陽光的照射下葉莖會變得紅彤彤的,它的生命力頑強,既耐高溫又耐干旱,很容易成活的海馬草會把根部深深扎入泥土中,具有很好的固水、固沙作用。

    與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的東島不同,中建島上都是珊瑚沙,土壤基礎差不利于蓄水,樹苗都需要人工輔助栽種。每天一大早,中建島戰(zhàn)士王祿蕃就提著空調(diào)水,來到圍墻外圍不遠的小道旁,細心地給前不久剛種下的椰子樹苗澆水。

    “多年前,這里寸草不生,連棵草都很難成活?!蓖醯撧f,1982年,新華社向世界播發(fā)一條消息,“中建島種活了第一棵椰子樹”。20年后的2002年,駐島官兵才收獲第一個椰子。

    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讓試圖“上島”的植物萎了花瓣、斷了枝干,卻沒有讓西沙守島官兵停下帶“綠”上島的腳步。為了增加島上生物多樣性,中建島官兵利用探親、出差等機會,從老家背來一包包泥土、樹種,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樹種菜。經(jīng)過不懈努力,島上最終成功種植椰子、木麻黃、馬尾松、欖仁樹、爬藤、海馬草等50余種植物。

    何秉公介紹,西沙各島近年來將老舊蔬菜大棚改造為苗圃培育基地,2023年累計培育優(yōu)質(zhì)島礁本土苗木1.2萬株。今年3月以來,各島官兵結合“植樹節(jié)”活動共種植椰子樹、草海桐、抗風桐、海人樹等樹苗2500余棵。

    藍天碧海映襯下的白沙灘上,上百名官兵一字排開,挖坑、放苗、埋土、澆水……前不久,琛航島守備部隊干部張啟來帶領全島官兵開展植樹活動,像這樣的活動,他們每年都要組織好幾次,“盡管每次樹苗都要死一大批,但官兵們一直沒有放棄過”。

    李建威是琛航島上最老的兵,2006年他第一次登上琛航島,那時島上植被稀疏,很多地方還是光禿禿、白茫茫的沙地。業(yè)余時間,他和戰(zhàn)友們一起在碼頭附近沙地上探索種植椰子樹、抗風桐、爬藤。

    西沙海島上高溫、高濕、高日照,淡水資源極度缺乏,樹木的成活率比較低。李建威組織戰(zhàn)士們在雨季收集雨水、挖井取島水進行澆灌,他又從沙漠滴灌技術中獲得啟發(fā),嘗試用礦泉水瓶進行滴灌澆水的辦法,大大提高了樹苗和植物的成活率。

    十多年如一日,在長期的植樹工作中,李建威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皮膚曬得黝黑。經(jīng)過駐島官兵的不懈努力,琛航島原本裸露的沙地上長起了馬尾松林、木瓜林、抗風桐林,儼然一片海上綠洲。

西沙永興島官兵在巡邏。江王洋/攝


    

    “快,快,有一只鰹鳥好像受傷了!”前不久,東島守備部隊干部杜雷剛推開門,就看到一只鰹鳥在地上拼命撲騰翅膀。他連忙叫來戰(zhàn)友一起對這只鰹鳥進行檢查,所幸它只是被抗風桐樹籽的分泌物粘住了翅膀。經(jīng)過簡單處理,這只白腹鰹鳥又重新翱翔于天際。

    東島上種植著數(shù)量眾多的抗風桐,它的樹干粗壯、枝葉密集,每到鳥類繁殖的季節(jié),會吸引大量鰹鳥到此筑巢。鰹鳥以魚蝦為食,產(chǎn)生的糞便富含氮、磷等元素,為樹木的生長提供了養(yǎng)分,兩者互惠互利。因而東島成為祖國最南端的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享有“鳥的天堂”的美譽。

    令人稱奇的是,東島上還活躍著200多頭野牛。有傳說是鄭和下西洋途經(jīng)東島時遺留下來的,也有說法稱是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用軍艦將南海黃牛帶至東島進行放養(yǎng)以宣示主權,并遺留至今。也有人說,它們有可能是廣東省鳥糞公司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發(fā)東島時所養(yǎng)黃牛的后代。

西沙東島上生活著200多頭野牛。西沙守備部隊供圖

    守島官兵都把鰹鳥當作常年相伴的好鄰居,在東島服役近10年的戰(zhàn)士張強說,“對待這些鄰居,大家一直堅守著‘三個不’的原則”,那就是“成千上萬的鳥蛋,一個都不能撿;數(shù)以萬計的鰹鳥,一只都不能抓;結群休憩的鳥群,一次都不能嚇?!?/p>

    外來物種的入侵偶爾會打破這里的寧靜。去年5月,東島爆發(fā)了嚴重的蟲害,一種黑色毛毛蟲瘋狂啃食海岸桐樹葉,官兵們用現(xiàn)有殺蟲劑噴灑樹林效果不佳。短短幾天時間,這些毛毛蟲就將環(huán)島路一段兩公里長路段周邊樹木的樹葉蠶食殆盡。

    好在海南熱帶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緊急上島取樣,確定了這種害蟲為斜線天蛾的幼蟲,并帶來了“生物媒介”這一新武器,官兵們使用無人機向這些幼蟲投放靶向病菌,奮戰(zhàn)了數(shù)十個日夜才將絕大部分的害蟲消滅,保住了這座“海上原始森林”。

    這次經(jīng)歷讓駐守東島的官兵們意識到外來物種入侵的殺傷力,也更深切體會到保護島嶼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駐島官兵為保護島嶼天然的植被、動物、菌群的協(xié)調(diào),生活垃圾和海洋垃圾會被嚴格執(zhí)行垃圾分類,然后協(xié)調(diào)施工船舶和永興環(huán)保中心回收轉(zhuǎn)運下島;生活污水會通過管網(wǎng)收集至污水處理站進行生物降解,處理產(chǎn)生的中水可用于綠化澆灌,污泥可用于綠化施肥。

    除了鰹鳥、野牛,海龜也是西沙守島官兵的重點保護對象。在東島西南側的琛航島有一片白色沙灘,是海龜產(chǎn)卵繁殖的重要區(qū)域。每年5月到9月產(chǎn)卵季節(jié),海龜會大量登島產(chǎn)卵,但前些年很多幼龜在破殼前就會被天敵吃掉,或因臺風夭亡,只有少部分幼龜能成活返回大海。

    張啟來帶領官兵通過閱讀書籍、請教專家,掌握了準確預測海龜卵孵化時間的方法,他們會在龜卵即將孵化前在沙灘上布置鐵絲網(wǎng)、放置醒目標識牌,避免幼龜遭到傷害。每次大型臺風到來前,他們還會提著桶“刨坑”,挨個轉(zhuǎn)移脆弱的海龜?shù)啊?/p>

    2018年,在多方力量的協(xié)助下,琛航島成立了海龜救助保護工作站。那些在海灘上成功孵化的小海龜,會由當?shù)貪O民照料長大,然后再送歸海洋的懷抱。迄今為止,軍民攜手采用這種方式繁育海龜1300多只。

    經(jīng)過駐島官兵堅持不懈的科普講解,當?shù)貪O民也將漁船日常的行駛位置控制在岸邊3海里之外,讓珊瑚、海龜和魚類有更多的自然恢復空間。去年有一天,張啟來在巡邏時發(fā)現(xiàn)岸邊的虎斑貝變多了,淺海區(qū)域也出現(xiàn)了大量魚群,它們在珊瑚間穿梭嬉戲。那一刻,張啟來感慨萬千:“只要肯做、會做,自然總會有正向的反饋?!?/p>

西沙東島官兵在沙灘上種植椰子樹。周思鴻/攝


    

    每一位初上島的官兵,都會在海島上栽下一棵“扎根樹”,這是西沙守備部隊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翱粗朔毫迎h(huán)境一點點成長,就像看到自己在不斷成長?!?nbsp;西沙東島守備部隊一級上士葉鵬說,自從島上通了網(wǎng)絡,駐島官兵收到退役戰(zhàn)友視頻問候時,不少老兵會滿懷期待地說,“給我看看,我的‘扎根樹’怎么樣了!”

    葉鵬已經(jīng)在東島駐守了15年,戰(zhàn)備執(zhí)勤、栽樹種菜、救助野牛、撿拾垃圾等樣樣精通?!昂Q罄呛u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比~鵬說,每周六上午單位都會開展“愛島日”活動,組織官兵帶上垃圾袋和夾子,在海灘上和礁石邊撿拾被沖上岸的塑料瓶、廢棄漁網(wǎng)、食品包裝袋等海洋垃圾。

    “每次清理結束,看著干凈整潔的海灘,心里感到深深的滿足。”葉鵬說。

    “把島礁當家建,把守島當事業(yè)干”是一代代西沙官兵的鏗鏘誓言。在他們看來,西沙的美是具體的,這里的海水五彩斑斕,海底有山峰、溝壑、陡坡,海水里生活著灰鯨、海龜、玳瑁、龍蝦、章魚;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可以燃燒的“冰塊”。

    西沙的苦也是直觀的,每個小島都被大海環(huán)繞,但最缺的是淡水;每個小島都是一塊陸地,但最缺的是可以種植莊稼、蔬菜的土地;每個小島都有戰(zhàn)友,但每天能見到的也僅僅是這些戰(zhàn)友……

    但沒有人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叫苦叫累,他們說,“建設自己的‘家’,哪會怕辛苦!”

    在西沙珊瑚島駐守了6年的戰(zhàn)士鐘英奇,休假回家時遇到下雨天,總是下意識拿容器想收集雨水用于澆菜澆樹,提著水桶才想起來這不是在島上。

    駐守東島的戰(zhàn)士成柯常常感覺“十分糾結”。在島上待久了,心里就會惦記父母??尚菁倩丶覜]多久,又會想島上的樹、菜和動物怎么樣了,“一邊是把他養(yǎng)大的,一邊是‘他養(yǎng)大的’ ”。

    駐島官兵的家人對西沙群島也有著別樣的向往和愛意。2017年年底,張啟來的妻子登島探望他,兩人在海灘上散步,正巧看到一只被漁網(wǎng)纏住的海龜在岸邊掙扎,他們連忙和巡邏官兵一起解開嵌入海龜脖頸的網(wǎng)繩,他妻子幫忙扶住海龜?shù)纳眢w,大家一起成功解救了這只海龜。

    事后張啟來說,妻子一直不太喜歡動物,但那天卻沒有害怕的感覺。讓張啟來欣慰的是,家屬和孩子都很支持他的工作。5歲半的女兒,已經(jīng)是半個“海島專家”,探親上島時敢徒手“消滅”危害椰子樹的椰心葉甲蟲。幼兒園的其他小女孩都喜歡粉色,只有她嚷著要藍色衣服,因為這是海的顏色,也是“爸爸的顏色”。

    “在那云飛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閃耀著光芒,綠樹銀灘風光如畫,遼闊的海域無盡的寶藏……”張啟來和戰(zhàn)友們都很喜歡這首《西沙,我可愛的家鄉(xiāng)》,它用優(yōu)美的旋律影響了一代代守島官兵。

    “以島為家、樂守天涯,是西沙官兵最顯著的特質(zhì)?!睆垎碚f,守島這么多年,一位老戰(zhàn)友的話說出了官兵們對西沙真摯的愛,“人在島上,那就把對祖國的愛、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獻給這片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熱土,把它們建設成鋼鐵堡壘、海上綠洲。”

標簽:

責任編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