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寵幸78歲妃子嚇跪太監(jiān)
乾隆晚年,乾隆有一天突然傳召78歲的寵幸愉妃侍寢,這一舉動竟然將旁邊的歲妃小太監(jiān)嚇得直接跪下。因為清朝時期,嚇跪有一個不成文的太監(jiān)規(guī)定,那就是乾隆嬪妃一般年滿五十后,就不會再召她們侍寢。寵幸那么,歲妃為何會有這個規(guī)定呢?
我們常說的嚇跪“三宮六院”這一說法也來自于明清時期?!叭龑m六院”指的太監(jiān)是這時故宮的格局,“三宮”指乾清宮、乾隆坤寧宮兩宮,寵幸以及交泰殿。歲妃
“六院”其實是嚇跪十二院,指的太監(jiān)是位于三宮東、西兩路的“東六院”和“西六院”。由于“三宮六院”基本由皇帝及其妃嬪所住,所以也用它來指代皇帝的后宮。
“七十二妃”則是指后宮的人數,但只是虛指,和上文中的“三千人”是差不多的意思。后妃具體的人數,每個朝代也存在一定差異,并且典籍規(guī)定與實際冊封人數,也有一定的出入。以康熙為例,妃至嬪這幾個等級中,人數就已達到33人之多,還不算馀下的等級。
對于后宮女子而言,除了背后家族的勢力,美貌便是她們能夠獲得君王寵幸的最大優(yōu)勢,但在男權社會下,尤其在皇宮內,美貌也是她們最不值得一提的優(yōu)勢。
每年,皇宮內都會舉辦選秀,召集全國各地的年輕貌美女子參加。這成為皇帝挑選嬪妃和宮女的主要途徑。最后經過層層選拔,才能留在皇宮。
1621年,明熹宗大婚之際,從全國各地征集了5000名年齡在13至16歲之間的年輕少女。之后由太監(jiān)進行初次篩選,凡是身高、體型等方面不符合標準的,一律淘汰。挑選出一千人進入后宮,成為候選宮女。
挑選出的一千名少女將會由宮中有經驗的宮女進行更細緻的檢查,然后只有三百人通過了這輪考驗。
之后再對這些少女進行一段時間的考察、培訓,更全面評估她們的品性、學識等,能夠晉陞為妃嬪的只有50人,馀下的只能成為宮女。
但這么多人,皇帝畢竟只有一人,也很難做到雨露均沾,所以不排除有些妃子一生都沒受過恩寵,沒見過皇帝。所以,有些朝代就會規(guī)定:“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眿邋赀^五十,就不用再侍寢。
眾所周知,古代非常重視后代的繁衍,尤其皇帝。廣納嬪妃除了滿足皇帝的私欲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為了開枝散葉,繁衍更多的后代。年輕的妃子通常更容易受孕,生下健康的子嗣。
而古代生孩子本就十分危險,如果妃子年齡增大,分娩的風險自然也更高,發(fā)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除特別寵愛某個妃子外,皇帝自然會更愿意寵幸年輕貌美的女子。
此外,這一規(guī)定也是為了防止后宮的妃嬪受到專寵。在古代,皇帝獨寵一人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因此,為了平衡后宮嬪妃之間的關系,讓皇帝盡量做到雨露均沾,減少后宮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