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海南 > 高分領跑破3億!《三大隊》為什么能打動我們? 正文

高分領跑破3億!《三大隊》為什么能打動我們?

來源:千龍網(wǎng)   作者:籃球   時間:2025-03-16 06:30:03
《三大隊》編劇張冀:來一次返璞歸真 時長:04:02 來源:電影網(wǎng) 展開

《三大隊》編劇張冀:來一次返璞歸真收起

時長:04:02建議WIFI下打開


電影網(wǎng)專稿“張譯平時話很少,高分是領跑比較內(nèi)斂的人。這次他給我發(fā)了一條微信,破億說這個戲真好。大隊動們”從《親愛的高分》到《三大隊》,編劇張冀和張譯合作過三次,領跑這次他編劇的破億《三大隊》收到了主演張譯的直接稱贊。


影片上映后同樣得到許多觀眾的大隊動們認可,連續(xù)5天奪下單日票房冠軍,高分6天票房突破3億,領跑豆瓣評分漲至7.9分,破億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大隊動們



《三大隊》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高分故事源自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領跑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破億當初片方找到張冀改編劇本,他看完原作后感覺有很大難度,思考了一段時間。


堅持追兇的主人公程兵深深打動了張冀,原作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原型人物,背后的表達主旨和豐富的社會信息也激發(fā)他很多二度創(chuàng)作的想法,最終決定接下這個挑戰(zhàn)。


張冀將原作一人追兇的故事改編成一出群像戲,電影講述了張譯飾演的刑偵大隊隊長程兵帶領三大隊在辦理一起惡性案件的過程中導致嫌犯之一意外死亡,被判入獄。出獄后依然堅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蹤在逃嫌犯的故事。



《三大隊》這部刑偵片不打造犯罪奇觀,也不聚焦懸疑奇情,它譜寫的是一樁大案背后,不同人的選擇和他們的人生況味。


張冀曾創(chuàng)作《中國合伙人》《親愛的》《奪冠》《一點就到家》《長沙夜生活》等現(xiàn)實主義電影,他告訴電影網(wǎng),“這一次是我最現(xiàn)實主義的一次創(chuàng)作,是真的經(jīng)典性的一次現(xiàn)實主義。”


平實中見細節(jié),見煙火,見真情


“他們就想來一次返璞歸真,所以決心很大。”《三大隊》是張冀第一次和監(jiān)制陳思誠、導演戴墨一起合作??紤]到先前他們都拍極致類型的影片,張冀擔心彼此的創(chuàng)作體系不一樣,沒想到合作后的感受是高度契合。


張冀寫過不少現(xiàn)實主義的電影劇本,他認為《三大隊》是他第一次去寫這類經(jīng)典意義的現(xiàn)實主義,“經(jīng)典現(xiàn)實主義要求我們寫群像,通過寫眾多的人,寫他們的關系,他們的撕裂,他們的和解來展現(xiàn)背后的主題。”



“平實中見細節(jié),見那種煙火,見那種真情”,張冀說,這部電影從故事、人物到拍攝都是采取平實的風格。同時,他也意識到不能完全照搬現(xiàn)實,“照搬就不叫電影了,還是要去超越,要想象性地完成它。”


回顧創(chuàng)作劇本的過程,張冀形容“就像熬湯一樣,慢慢熬?,F(xiàn)實主義就像一鍋湯,《三大隊》就是這鍋湯里下的肉、下的菜。”他用不急不躁的心態(tài),用慢功夫、笨功夫的方式把劇本寫了出來。


寫群像戲,要穩(wěn)準狠


不同于原作以程兵單個人物為主人公,電影改寫成了以程兵為核心的三大隊成員的群像戲。


“寫群像戲非常難,因為是描摹,每個人物都得寫得求真準確”。為此,張冀延續(xù)了他一貫的創(chuàng)作方法——體驗生活。他下基層體驗刑警隊生活的經(jīng)歷,做了大量采風工作。比如蔡彬、廖健都是分別由兩、三個現(xiàn)實警察捏合而成的角色。



三大隊里的每個人物性格不同,各個鮮明:程兵沉穩(wěn)執(zhí)著、堅韌不拔;蔡彬聰明睿智、不容易放棄執(zhí)念;廖健摳門,但善良;馬振坤比較沖動,是急性子;徐一舟最年輕,對警察工作滿腔熱血;老刑警張青良臨近退休,依然堅守警察的責任和擔當。


“從選擇中看到這個人的性格,從壓力中看到這個人的性格,從不同的際遇中看到他們的人生。”張冀對群像寫法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寫群像就是寫不同的性格,要寫得穩(wěn)準狠,不能拖泥帶水,一場戲一個細節(jié),就要讓人知道。”



比如香煙是描寫廖健、馬振坤以及他們關系的重要細節(jié)。張冀說他從來不愿意在電影里寫煙,怕教壞小朋友,可這次實在沒有比寫香煙更好的方法。


片中,廖健總是掏出打火機,再蹭馬振坤的煙。當三大隊成員在車站送別馬振坤,廖健回送了馬振坤兩條香煙。“在這種生活的細節(jié)和人情世故中,看到了他們不同的性格”,張冀說。


廖健和馬振坤的吵架戲同樣藏有塑造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手筆。馬振坤是第一個退出追兇的隊員,“團隊中第一個退出的人往往是最激情,最沖動的人。”廖健為此和他激烈爭吵,其實暗示了廖健越反對越害怕的心理,“翻臉也是他們友情關系的一次表現(xiàn),只有很熟的人才真正敢撕。”


在這場戲里,馬振坤指責廖健以前都坐辦公室,不參加具體的任務,從對話里展現(xiàn)出他們內(nèi)心的積怨。“兩口子吵架最容易把以前的事,把一些藏在心底的真實話兜出來說。”在張冀看來,寫男人吵架有時候要按夫妻吵架去寫,就會非常鮮活。



除了三大隊的群像塑造,張冀新寫了阿哲這一角色。程兵在看守所中認識了這位年輕人,影響他在出獄后轉變自我,成家立業(yè),走上正途??上?,他在一次幫助程兵調(diào)查嫌疑犯的過程中,不幸遇害。


在張冀眼里,阿哲戲份沒有那么突出,卻是很重要的人物,“阿哲是讓程兵在這個追兇路上真正想放棄的一個原因。他的死太無辜了,是程兵讓他變成了好人,又因為這件事連帶毀了他和他的家庭。”



看完成片后,張冀稱贊主演們對他筆下人物的精彩演繹,“每個人都很生動,都用了他們內(nèi)在記憶的一些東西。熟悉中又帶著新鮮。”


寫三大隊的重聚,是為了寫散


“這案子我還得辦,王二勇我還得抓!”


三大隊成員出獄后,程兵沒有放棄追兇的信念,他分別一個個找到昔日隊友,大家重聚后繼續(xù)追蹤逃犯。從湖南長沙到貴州銅仁,他們尋遍七省,追兇萬里,期間隊友們因為各自的家庭原因以及一次次的失敗和坎坷經(jīng)歷,一個個無奈放棄離去。



這個從聚到散的敘事結構是張冀一開始就設定好的,“聚是為了散,好聚好散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很難。人生就是一場聚散,就是一場宴席,它總會散。”


因此,故事越講到后面越在講“怎么去面對這個散?”張冀認為,程兵是最冷靜、最淡定的,他心里早就知道這個隊伍早晚會散,反而接受不了散的是馬振坤,他退得最早,可他心里沒法那么早把這件事放下。



“三大隊:程兵、蔡彬、廖健、徐一舟、馬振坤、張青良,任務完成!”


在程兵的不懈努力下,他最終找到了兇手王二勇,將其繩之以法。走出警局后,程兵以當年三大隊隊長的身份,再次敬了個禮。他仿佛看到三大隊隊友一個個從身邊走過,其實是一個人在車水馬龍的街道里,面向茫茫前路。



張冀喜歡這個沒有確定答案,開放式的結尾設計,更加突顯了程兵的平凡英雄形象,“他追了十二年,把這當做生命中唯一的事情在做,完成以后不是滿足,是空虛。他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生活,因為他已經(jīng)不會生活了。沒有人認識他,沒有人在乎他,他是一個我們要在人流中去關照的人。”



作為國產(chǎn)犯罪片,《三大隊》完全不同于以往這類電影的模樣。張冀說,在今天這個時代,面對今天的觀眾,創(chuàng)作者不能自設邊界,還是要拍大家沒看過的、打動人的電影,《三大隊》就是這樣的電影。


標簽:

責任編輯:福建